重交通道路瀝青技術要求(三)
對照表1-3-4與表1-3-5,重交通道路瀝青技術要求主要作了下列修改:
(1)標號分級
原技術要求分為5級,其中AH-120及AH-160的針人度間距為40,最大的針入度180。 實際上,針入度140以上的瀝青在高等級公路是很少使用的,至今尚無實例。即使在寒冷的東 北地區(qū),標號一般亦不應超過140,所以取消了AH-160,并將AH-120分成AH-110及AH- 130兩級,針入度間隔仍為20,這樣進一步提高了瀝青的質量均勻性,減少瀝青質量的波動。 分級代號中的H代表重交通或高等級的英文字頭。
(2)延度指標
眾所周知,對延度指標的意義國內外均有不同看法。但普遍認為,雖然延度試驗與瀝青在 混合物中受到拉伸的情況不同,但在尚無更合理的替代試驗時,仍不失為一種重要的試驗,尤 其是較低溫度時的延度,作為評價瀝青低溫延伸能力的指標仍為廣大道路工作者所重視。 在國外,由于瀝青的延度一般均較大,試驗儀一般拉不斷,且瀝青來源固定,延度指標沒有 較大意義。而在我國,由于瀝青中蠟的存在,延度偏小的較多,延度指標顯得十分重要,它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限制含蠟量的要求,所以延度指標不應降低,更不能取消。 原技術要求規(guī)定了25℃、15℃兩個溫度的延度值均不應小于100cm(AH-50的15℃延度 除外)是合理的。我國現(xiàn)在的幾種重交通道路瀝青只要含蠟量控制住,一般均能達到要求。而 且.如果15℃延度能夠符合大于100cm的要求,則25℃的延度基本上都能大于100cm。盡管有 的瀝青15℃延度大而25℃延度不一定大,如江漢油田五楊瀝青,但畢競極為罕見。因此表1- 3-5標準中只規(guī)定了15℃延度一個指標。 關于AH-50標號的15℃延度,日本道路協(xié)會標準規(guī)定大于10cm,但正如前面所述,據幾 年調查,日本實際生產的瀝青40-60級的15℃延度無一不大于100cm,因而規(guī)定實際上已失 去價值,只不過沒有修訂而已。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南方地區(qū)高等級公路使用的AH-50瀝 青,茂名石油公司如果使用勝利原油煉制時有時不一定能達到原規(guī)定的80cm以上,這時含蠟 量超過3%;如果采用進口中東原油,或即使采用國產原油,含蠟量能降到3%以下,延度也可 以達到。國外眾多資料表明,延度實際上起到限制含蠟量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尚無數據說明可 能降低含蠟量要求的情況下,仍然保留不小于80cm的要求。
(3)含蠟量指標
瀝青中的蠟分對瀝青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這一問題將在第三章專門論述。總的來 說,蠟對瀝青的路用性能有負面的影響,這是國內外所公認的。例如,蠟分影響瀝青的感溫 性能,蠟的結晶使瀝青在低溫時脆性增加,路面容易開裂。而在夏天路面溫度高達60-70℃,有相當比例的蠟已融為液體,使瀝膏粘度降低,路面發(fā)軟,易造成車轍。蠟分影響瀝 青與石料的粘結力,造成掉粒、松散、剝離,因此,在技術要求中保留規(guī)定含蠟量在3%以 下是合理的。
(4)密度問題
原技術要求中規(guī)定了瀝青的比重(25/25℃)應不小于1.0或1.01。修改時按照現(xiàn)在國家 標準單位制的名稱,將比重改為密度,標準試驗溫度15℃。一般認為,瀝青密度是一項瀝青組 成的綜合指標,它與瀝青組分比例有關,瀝青質含量越多,密度越大;飽和分以及含蠟量越多, 密度越小。瀝青的密度基本上取決于原油的品種條件,我國包括幾種重質油煉制的重交通道 路瀝青在內,密度普遍較小。如克拉瑪依稠油瀝青,表現(xiàn)出良好的路用性能,唯有瀝青比重小 于1.0.如果硬性規(guī)定比重必須大于1,必然限制這種瀝青的合理使用,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研究表明,瀝青的比重主要是為了瀝青體積與質量換算及進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時使用, 并非衡量瀝青質量好壞的標準。因此,修訂后取消了比重必須大于1.0的要求,保留密度指標 并改成實測記錄項目,數據不作質量評定使用。
(5) 薄膜加熱試驗(T FOT)
大多數國家對薄膜加熱試驗后的殘留物規(guī)定進行粘度或針入度、延度試驗,并測定加熱質 量損失等項目。我國規(guī)定的幾項指標是合適的。不過,從技術要求來說,15℃延度比25℃延 度更有價值,且可以與加熱前原有延度作對比。澳大利亞在修訂標準時也將25℃延度改成了 15℃, 鑒于我們目前還提不出T FOT后15℃延度的指標, 因此增列此項作為實測項目, 以便積 累資料。 關于質量損失,原規(guī)定不分標號均為不大于0.6%,這是照搬日本的標準。不少國家的要 求比0.6%要寬, 例如美國AASHTO針人度標準規(guī)定為0.8%~1.5%, 從試驗實際情況看, 英 國瀝青及歡喜嶺瀝青T FOT后質量損失分別為0.73%及0.75%, 使用中并不能說其老化性能 不合格。實際上, T FOT過程中的質量變化一方面是輕質油分揮發(fā)(使質量變輕) , 另一方面是 與空氣中的氧氣聚合作用(使質量增加)的綜合結果。質量損失小可能是瀝青性質比較穩(wěn)定、 輕質油分揮發(fā)少的緣故,但也可能是與氧化聚合嚴重,小分子成分轉化為大分子成分的緣故。 如果是后者,恰恰說明了老化快。所以質量變化指標有時會出現(xiàn)非但沒有損失反而有所增值 的情況, 這也是正常的。由此, 在參考AASHTO標準后, 分別不同標號, 將質量變化指標修改成 0.6%0.8%1.0%1.2%、1.5%。
(6)粘度
眾多的研究表明,粘度是反映瀝青性能的重要指標,與瀝青路面使用性能有較好的相關關 系。目前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凡以瀝青粘度分級的標準均以60℃及135℃粘度為主要指 標。因此,表1-3-5附注中首次規(guī)定,在有條件時應該測定瀝青的60℃動力粘度及135℃運動 粘度,以便積累數據并與國外數據相比較。
(7)溶解度
原規(guī)定可用三氯乙烯、三氯乙烷、苯等作溶劑,參考大多數國家情況及國內實際溶劑供應 情況,按照我國的國家標準統(tǒng)一采用三氯乙烯,測定值由原來規(guī)定不小于99%修改為不小于 99.0%,即要求測定值精確到0.1%。
關于溶解度的溶劑問題,以前主要是考慮化學溶劑的毒性問題(見第三章)。可是現(xiàn)在國 際上又提出了三氯乙烯溶劑蒸發(fā)后的氯離子破壞大氣層的臭氧層問題,而禁止使用三氯乙烯 溶劑,并逐漸提出一些新的溶劑,這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問題。